PCB线路板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针对印制板的设计、加工和检验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及监视和测量工作。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负责人要对印制线路板的设计文档进行审核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确保设计文档合法有效。依据该文档制作的印制线路板能满足设备的功能及性能要求,否则设计再优秀也是废纸一堆。 (2)标准化师对印制线路板的测试点、结构形式、外形尺寸、印制线布局、焊盘、过孑L、字符等设计进行规范性审查以确保印制板的可测试性和规范性,尽可能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3)项目负责人和工艺师要对印制线路板制作的工艺要求进行把关,确保印制板的可制造性。工艺要求如果简单可以直接在设计图纸上列出,如果内容较多则单独成文。工艺要求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应该准确、清晰、条理地表明加工工艺要求。经审核的工艺要求应既能满足当时的生产工艺水平,经济实惠,性价比高且方便后续装配、调试、检验等工序的开展。 盲埋孔板(电路板)PCB多层线路板 2、PCB线路板加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线路板加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对PCB线路板的生产厂家的资质、生产能力等进行实地考察并认证,确保PCB线路板生产厂家有能力完成生产任务。 (2)设计师要对PCB线路板厂家生产用的图纸上进行再审核。由于印制板的设计往往都不是一次成功的,需要多次改版。PCB线路板厂家手里会有多个版本的加工图纸,因此有必要对最终的加工图纸进行再确认,确保加工的印制板是符合最终版本的要求。 (3)对印制线路板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应重点关注。其质量好坏对印制板的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非常大,应加强质量管控。监督并审查生产厂家制定的关键过程工艺规程,如蚀刻、孔金属化等工序,确保印制线和焊盘无毛刺、缺口、搭桥缺陷,过孔无结瘤和空洞。多层印制板的“层压”也应重点质量管控,确保印制板的厚度、粘结强度和定位精度。高频板和微带板通常需要镀金,应制定专门的镀金工艺作业指导书,确保镀层的厚度与纯度。 3、检验阶段的质量控制 检验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严格按照检验依据,通过目测或采用专门的工装和仪器,对印制板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保存记录。如有特殊要求,则应制定专门的验收检验细则。
在电路板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种情况导致电路板不能正常的通电,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那些? 1、电路板不通电,可能是电路板中的元器件虚焊、脱焊,导致不通电。 2、针对电路板不通电的情况,可能是电路板的电阻出现问题,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元器件出现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电路板不通电如何检测 电路板不通电解决方法:在遇到电路板不通电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可以用万用表检测一下电路板中电路的情况,看看电路是否被断开了导致的,然后再接着测试。在更换电路板的时候不要直接将好的电路板换上去,在替换之前要确定线路板测试盘体是否有短路情况。若有短路现象,则不能直接替换,否则换上的电路板马上又被烧坏。
为什么大多数PCB多层板都是偶数层?几乎没有奇数层
在PCB电路板设计中,不同的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电路板层及其定义: 顶层:顶层是电路板的最上面一层,通常用于放置元器件和标识层。 底部层:底部层是电路板的最低层,通常用于放置元器件和支撑层。 中间层:中间层包括底部层和顶层,通常用于放置元器件和支撑层,如导热层、印刷电路层和钻孔层等。 印刷电路层:印刷电路层是电路板上最常用的一层,用于放置印刷电路板上的图形和元器件。 钻孔层:钻孔层用于在印刷电路层上钻孔,以便于安装元器件。 导热层:导热层用于在电路板上传导热量,以保护元器件并提高电路板的性能。 加强层:加强层用于在电路板上加强支撑和增加强度,以减少电路板在承受重量和震动时的变形。 元器件层:元器件层用于在电路板上放置元器件,如电阻器、电容器和IC芯片等。 标识层:标识层用于在电路板上添加标识和标记,以便于焊接和组装电路板。 电路层:电路层包括所有用于实现电路功能的层,如导线、接触器和IC芯片等。 这些层可以为电路板提供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在PCB电路板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需求和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层,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电子元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而组成完整的线路。在当代,电路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而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成了占据了绝对统治的地位。 20世纪初,人们为了简化电子机器的制作,减少电子零件间的配线,降低制作成本等优点,于是开始钻研以印刷的方式取代配线的方法。三十年间,不断有工程师提出在绝缘的基板上加以金属导体作配线。而最成功的是1925年,美国的CharlesDucas在绝缘的基板上印刷出线路图案,再以电镀的方式,成功建立导体作配线。 直至1936年,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PaulEisler)在英国发表了箔膜技术,他在一个收音机装置内采用了印刷电路板;而在日本,宫本喜之助以喷附配线法“メタリコン法吹着配线方法(特许119384号)”成功申请专利。而两者中PaulEisler的方法与现今的印制电路板最为相似,这类做法称为减去法,是把不需要的金属除去;而CharlesDucas、宫本喜之助的做法是只加上所需的配线,称为加成法。虽然如此,但因为当时的电子零件发热量大,两者的基板也难以配合使用,以致未有正式的实用作,不过也使印刷电路技术更进一步。 双面模块绑定电路板 电路板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我国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PCB)制造行业发展迅速,总产值、总产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由于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价格战改变了供应链的结构,中国兼具产业分布、成本和市场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 印制电路板从单层发展到双面电路板、PCB多层线路板和挠性板,并不断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体积、减少成本、提高性能,使得印制电路板在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未来印制电路板生产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是在性能上向高密度、高精度、细孔径、细导线、小间距、高可靠、多层化、高速传输、轻量、薄型方向发展。
扫一扫添加微信
0755-2954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