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0 点击数:3969
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因其可弯曲、高密度互联的特性,已成为折叠屏手机、可穿戴设备和精密医疗器械的核心组件。其层叠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信号完整性、机械可靠性和生产成本,这需要工程师在材料选择、物理结构与工艺实现之间找到平衡点。
基材的选择是层叠优化的基础。目前行业普遍采用聚酰亚胺(PI)作为基材,其耐高温性和机械强度可满足多数场景需求。但随着高频高速应用场景增加,液晶聚合物(LCP)材料因介电损耗低至0.002的特性,在5G毫米波天线模组中逐渐替代传统PI基材。
层间介质的厚度控制直接影响线路阻抗精度。某折叠屏手机主板采用3+2+3的层叠架构时,通过将相邻信号层间的介质层从常规的25μm减薄至18μm,使差分线宽由50μm优化至38μm,单板布线密度提升26%。但这种设计需要引入更高精度的激光钻孔设备,并采用阶梯式压合工艺来防止层间滑移。在接地层设置方面,采用非对称屏蔽结构比全包裹式设计更有利于高频信号传输,某毫米波雷达模组通过间隔式接地层布局,将信号串扰从-58dB降至-65dB,同时减少15%的铜箔用量。
导通孔的设计创新显著提升结构可靠性。盲埋孔与盘中孔技术的结合应用,使某智能手表主板在0.2mm厚度内实现8层互联。采用锥形激光钻孔工艺形成的35°斜壁通孔,比垂直孔结构的抗弯折疲劳寿命提升3倍以上。
扫一扫添加微信
0755-29542113